新聞詳情
污染減排必須堅持到底
日期:2024-12-24 20:45
瀏覽次數:1213
摘要:
污染減排必須堅持到底
我國“十一五”期間的污染減排任務已經轟轟烈烈進行了三年多時間,去年是減排的關鍵一年,減排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在繼續保持雙下降的良好態勢同時,污染防治由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控,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環保工作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減排進度趕上了時間進度,為完成十一五減排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總量司司長趙華林在“2009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總結說:“今年是減排的沖刺年,要清醒認識當前存在的問題,狠抓落實、推動減排目標,污染減排工作要堅持目標不變、標準不降、力度不減?!?br>
污染減排取得的成果
2006年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兩項指標不降反升,二氧化硫增長1.5%,化學需氧量增長1%;2007年相比2006年,兩項指標分別下降4.66%和3.14%;2008年兩項主要污染物指標同比分別下降5.95%和4.42%,與基準年—2005年相比僅下降8.95%和6.61%,實現了減排任務完成的進度,趕上了時間進度;2009年是完成節能減排十一五約束性指標的沖刺年。
污染減排管理方略的三大原則
淡化基數:環境統計制度由于人員素質、企業利益、群眾心理、錯誤觀念、制度缺陷等易出現虛報或少報,無從約束和查證。過分追求2005年排放量的**準確既無可能,也無必要。淡化基數不是不要基數,而是不唯基數,重在實效;算清增量:環境保護要參與國家宏觀調控,要實現優化經濟的三個轉變,進入國家經濟活動主戰場,出路在于必須從基礎下手:必須與煤炭消耗量掛鉤,必須與GDP掛鉤與城市化率掛鉤,增量部分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科學的測算;核實減量:充分核實2005年以后新增的減排能力和實際減排量:包括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監管減排。體現在污染減排相關能力建設、結構調整水平和監管能力的加強。
清醒認識當前存在的問題
1、經濟增長方式仍然粗放:2007年我國城鎮高耗能行業投資1.0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2.9%,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累計投資增幅加大。2008年雖有所好轉,但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投資的增長依然較快,從而為污染減排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2、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減排工程建設滯后。截至2008年末,國內還有145個城市沒有建成污水處理廠,其中地級市28個,縣級市145個;減排工程運行不穩定。部分地區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低,人為干預脫硫電價政策落實,無法維護工程設施正常運行;多元化社會投融資機制不健全。
3、各地減排工作進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污染減排基礎不牢、能力不強、監管薄弱等問題仍普遍存在,表現的還很突出,特別是思想觀念、方式方法、工作能力還不適應當前形勢,稱為制約污染減排**推進的重要因素。
4、企業穩定達標率低:2008年上半年2824家廢水污染源排放達標率為63%、3075家廢氣污染源排放達標率58%、939家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放達標率57%、電力行業投運脫硫機組中,綜合脫硫效率75%。
5、三大體系建設速度難以適應減排實際需要:盡管2007年中央對地方投入能力建設資金32億元,但是近50%的省級環保部門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沒有建成;3000多家電廠脫硫設施安裝了在線監測,但與環保部門實現聯網的還不到30%;導致2008年終總量核算中,各省平均自報數據為:COD下降14.2%,SO2下降16.3%,與終核結果差距大,還有相當大的水分。
污染減排工作要堅持:目標不變、標準不降、力度不減
進一步落實減排責任:嚴格整改2007年度考核中存在問題的地方和企業;公開發布2008年各省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標;公開通報運行不正常的減排工程設施名單;嚴格按照《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辦法》開展中期考核;對未實現年度減排目標或未完成工程任務的地方或企業采取“區域限批”、停止安排中央環保補助等措施進行處罰,始終把強化政府責任作為實現污染減排目標的關鍵環節。
提高環境準入門檻:嚴格執行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審批制度;嚴格執行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政策;提高重點流域污水處理國家標準;切實抓好建設項目“三同時”驗收;加大環評“區域限批”力度,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在國家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
切實強化結構減排: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加大電力、鋼鐵、造紙、酒精等行業落后生產能力,力爭實現減排二氧化硫240萬噸,減排COD138萬噸;落實節能發電調度制度促使低效機組退出市場;建立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公告制度,結構調整是緩解結構性污染和完成減排任務的主要措施。
大力推進工程減排:確?!笆晃濉毙略鋈仗幚砟芰?500萬噸、再生水日利用能力680萬噸,削減COD300萬噸;投運脫硫機組3.55億千瓦,削減二氧化硫590萬噸;年內投入國債和中央預算內資金148億元,中央財政資金270億元,用于支持十大節能減排工程建設;以火電、造紙等行業為主攻方向,加快企業減排設施建設,減排工程是切實減少污染物的重要保障。
進一步加大監管減排力度:加快推進燃煤電廠、污水處理廠及其它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聯網工作;公告燃煤機組脫硫設施投運率、脫硫效率及排污費征收情況;環境監察機構及督察中心集中開展污水處理廠和脫硫電廠專項檢查;出臺《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管理辦法》,治污工程的穩定運行對鞏固減排成果至關重要。
完善環境經濟政策:提高排污費、污水和垃圾處理費;抓緊出臺《排污許可證條例》,推進排污交易及生態補償試點工作;制定高污染產品目錄,為出臺出口退稅政策提供依據;中央環境資金項重點流域、區域和西部的減排工程傾斜;建立健全綠色信貸、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健全的經濟政策是實現污染減排目標的重要保障。
加快三大體系建設:出臺《環境統計審核辦法》,加大環境數據審核力度;實施水體污染治理與控制重大專項,加快推廣減排技術;開展減排國際合作,引進國外總量控制及減排先進經驗;結合減排實際進展,適時修訂減排核查核算規定;積極開展氨氮、氮氧化物等指標前期研究,為“十二五”總量控制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持續推進污染減排制度**與體制**,認真落實污染減排“三個辦法”是完成“十一五”減排任務的有力制度保證。
金融危機對污染減排工作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這一目標既對我們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提出了迫切要求,也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很多企業停產或關閉,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污染排放總量。更重要的是,國家擴大內需的經濟刺激計劃中,有相當一部分投資是投向環境治理和環保能力建設的,這會使很多地方的環境基礎設施和環保能力上一個臺階,這對進一步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是有利的。但也是挑戰,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如果資金再次投入到高污染、高耗能產業中,一味強調快速增長而忽視“好”字當頭,就可能導致經濟增長與此前提倡的抑制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發展的思路相違背,致使產業結構出現“逆向調整”,這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長期目標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一定要堅持優化投資結構,警惕產業結構的逆向調整。
“十二五”期間有可能增加的減排指標
趙司長在回答嘉賓提問中說到:“現在的環境問題慢慢由化學需氧量和硫酸鹽變成了硝酸鹽即脫氮的問題,我們初步考慮通過這兩年在技術上、方案上做好過渡準備,可能要在“十二五”期間將這兩個指標進行控制,個人認為這兩個指標是應該首先進入“十二五”污染減排的控制指標。
我國“十一五”期間的污染減排任務已經轟轟烈烈進行了三年多時間,去年是減排的關鍵一年,減排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在繼續保持雙下降的良好態勢同時,污染防治由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控,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環保工作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減排進度趕上了時間進度,為完成十一五減排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總量司司長趙華林在“2009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總結說:“今年是減排的沖刺年,要清醒認識當前存在的問題,狠抓落實、推動減排目標,污染減排工作要堅持目標不變、標準不降、力度不減?!?br>
污染減排取得的成果
2006年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兩項指標不降反升,二氧化硫增長1.5%,化學需氧量增長1%;2007年相比2006年,兩項指標分別下降4.66%和3.14%;2008年兩項主要污染物指標同比分別下降5.95%和4.42%,與基準年—2005年相比僅下降8.95%和6.61%,實現了減排任務完成的進度,趕上了時間進度;2009年是完成節能減排十一五約束性指標的沖刺年。
污染減排管理方略的三大原則
淡化基數:環境統計制度由于人員素質、企業利益、群眾心理、錯誤觀念、制度缺陷等易出現虛報或少報,無從約束和查證。過分追求2005年排放量的**準確既無可能,也無必要。淡化基數不是不要基數,而是不唯基數,重在實效;算清增量:環境保護要參與國家宏觀調控,要實現優化經濟的三個轉變,進入國家經濟活動主戰場,出路在于必須從基礎下手:必須與煤炭消耗量掛鉤,必須與GDP掛鉤與城市化率掛鉤,增量部分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科學的測算;核實減量:充分核實2005年以后新增的減排能力和實際減排量:包括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監管減排。體現在污染減排相關能力建設、結構調整水平和監管能力的加強。
清醒認識當前存在的問題
1、經濟增長方式仍然粗放:2007年我國城鎮高耗能行業投資1.0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2.9%,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累計投資增幅加大。2008年雖有所好轉,但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投資的增長依然較快,從而為污染減排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2、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減排工程建設滯后。截至2008年末,國內還有145個城市沒有建成污水處理廠,其中地級市28個,縣級市145個;減排工程運行不穩定。部分地區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低,人為干預脫硫電價政策落實,無法維護工程設施正常運行;多元化社會投融資機制不健全。
3、各地減排工作進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污染減排基礎不牢、能力不強、監管薄弱等問題仍普遍存在,表現的還很突出,特別是思想觀念、方式方法、工作能力還不適應當前形勢,稱為制約污染減排**推進的重要因素。
4、企業穩定達標率低:2008年上半年2824家廢水污染源排放達標率為63%、3075家廢氣污染源排放達標率58%、939家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放達標率57%、電力行業投運脫硫機組中,綜合脫硫效率75%。
5、三大體系建設速度難以適應減排實際需要:盡管2007年中央對地方投入能力建設資金32億元,但是近50%的省級環保部門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沒有建成;3000多家電廠脫硫設施安裝了在線監測,但與環保部門實現聯網的還不到30%;導致2008年終總量核算中,各省平均自報數據為:COD下降14.2%,SO2下降16.3%,與終核結果差距大,還有相當大的水分。
污染減排工作要堅持:目標不變、標準不降、力度不減
進一步落實減排責任:嚴格整改2007年度考核中存在問題的地方和企業;公開發布2008年各省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標;公開通報運行不正常的減排工程設施名單;嚴格按照《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辦法》開展中期考核;對未實現年度減排目標或未完成工程任務的地方或企業采取“區域限批”、停止安排中央環保補助等措施進行處罰,始終把強化政府責任作為實現污染減排目標的關鍵環節。
提高環境準入門檻:嚴格執行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審批制度;嚴格執行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政策;提高重點流域污水處理國家標準;切實抓好建設項目“三同時”驗收;加大環評“區域限批”力度,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在國家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
切實強化結構減排: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加大電力、鋼鐵、造紙、酒精等行業落后生產能力,力爭實現減排二氧化硫240萬噸,減排COD138萬噸;落實節能發電調度制度促使低效機組退出市場;建立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公告制度,結構調整是緩解結構性污染和完成減排任務的主要措施。
大力推進工程減排:確?!笆晃濉毙略鋈仗幚砟芰?500萬噸、再生水日利用能力680萬噸,削減COD300萬噸;投運脫硫機組3.55億千瓦,削減二氧化硫590萬噸;年內投入國債和中央預算內資金148億元,中央財政資金270億元,用于支持十大節能減排工程建設;以火電、造紙等行業為主攻方向,加快企業減排設施建設,減排工程是切實減少污染物的重要保障。
進一步加大監管減排力度:加快推進燃煤電廠、污水處理廠及其它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聯網工作;公告燃煤機組脫硫設施投運率、脫硫效率及排污費征收情況;環境監察機構及督察中心集中開展污水處理廠和脫硫電廠專項檢查;出臺《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管理辦法》,治污工程的穩定運行對鞏固減排成果至關重要。
完善環境經濟政策:提高排污費、污水和垃圾處理費;抓緊出臺《排污許可證條例》,推進排污交易及生態補償試點工作;制定高污染產品目錄,為出臺出口退稅政策提供依據;中央環境資金項重點流域、區域和西部的減排工程傾斜;建立健全綠色信貸、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健全的經濟政策是實現污染減排目標的重要保障。
加快三大體系建設:出臺《環境統計審核辦法》,加大環境數據審核力度;實施水體污染治理與控制重大專項,加快推廣減排技術;開展減排國際合作,引進國外總量控制及減排先進經驗;結合減排實際進展,適時修訂減排核查核算規定;積極開展氨氮、氮氧化物等指標前期研究,為“十二五”總量控制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持續推進污染減排制度**與體制**,認真落實污染減排“三個辦法”是完成“十一五”減排任務的有力制度保證。
金融危機對污染減排工作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這一目標既對我們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提出了迫切要求,也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很多企業停產或關閉,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污染排放總量。更重要的是,國家擴大內需的經濟刺激計劃中,有相當一部分投資是投向環境治理和環保能力建設的,這會使很多地方的環境基礎設施和環保能力上一個臺階,這對進一步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是有利的。但也是挑戰,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如果資金再次投入到高污染、高耗能產業中,一味強調快速增長而忽視“好”字當頭,就可能導致經濟增長與此前提倡的抑制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發展的思路相違背,致使產業結構出現“逆向調整”,這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長期目標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一定要堅持優化投資結構,警惕產業結構的逆向調整。
“十二五”期間有可能增加的減排指標
趙司長在回答嘉賓提問中說到:“現在的環境問題慢慢由化學需氧量和硫酸鹽變成了硝酸鹽即脫氮的問題,我們初步考慮通過這兩年在技術上、方案上做好過渡準備,可能要在“十二五”期間將這兩個指標進行控制,個人認為這兩個指標是應該首先進入“十二五”污染減排的控制指標。